《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用工具
B. 祭祀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 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 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 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 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 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