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 缓和民族矛盾
B. 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 平息阶级矛盾
D. 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 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 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 )
A. 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 B. 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
C. 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D. 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
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A. 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
B. 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
C. 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
D. 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
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 齐国 B. 魏国 C. 秦国 D. 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