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 人性解放
B. 政治启蒙
C. 禁欲主义
D. 与上帝对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
A. 拥护变法的人
B. 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C. 反对变法的人
D. 从变法中受益的人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 论据 | 论证 |
① |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
② |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
③ |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
④ |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人士,又与南方人士相异。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衣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 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