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2)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 (3)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台儿庄战役等;敌后:百团大战。 (4)结果:甲午战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影响:甲午战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提出的商业特权是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结合所学,过去列强的经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西方国家对华的经济侵略变成资本输出为主。 (2)结合所学,十四年的依据是从1931年开始。结合抗战的史实可以概括出其依据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 (3)根据材料能得出材料针对的是抗日战争,故“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是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例子:结合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基本史实概括即可。 (4)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影响:结合所学,从抗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对中华民族自信心、民族尊严的影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指出,1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

A. 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B. 构建了结盟而不对抗的新型国家关系

C. 有利于欧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 反映多极化格局下全球治理的新思路

 

查看答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两极格局走向解体

C. 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

D. 中美分歧已然消失

 

查看答案

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财政支出共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据统计,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援助

A. 强调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B. 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的影响

C. 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

D. 遵循量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查看答案

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

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查看答案

“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在国家统一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香港行使主权

B.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华

C. “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D.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