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A. 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 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 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A.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 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D. 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
下表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1775-1824年年平均数)
年度 | 1775-1779 | 1780-1784 | 1785-1789 | 1790-1794 | 1795-1799 | 1820-1824 |
价值(银两) | 277671 | 378696 | 801879 | 1586662 | 1556419 | 2042102 |
表反映了英国当时
A. 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
B. 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
C. 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
D. 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
19世纪六七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B. 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 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D. 美、德挑战英国的业霸主地位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从宋代开始已向近代社会过渡 B. 两税法取消了人头税
C.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D. 唐朝更具有中世纪特点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 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