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探究,这四个选题的探究最终没有实际意义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乾隆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
B. 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C. 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D. 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蕴涵的观念是
A. 天人合一
B. 天圆地方
C.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 皇权至上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
A. 兼并争霸
B. 楚王问鼎
C. 三家分晋
D. 设置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