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关于下图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6-18世纪,世界上曾出现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B. 欧洲殖民者开拓美洲土地
C. 工业革命使工业新城市增多 D. 殖民地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母国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价格革命的发生
B. 东方商品的输入
C. 经济危机的爆发
D. 资产阶级的剥削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B.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