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
A.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
C. 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D. 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C. 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