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
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C.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答谢、颂扬之意)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 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 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 宗法与礼乐制度的紧密关系
D. 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97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出于铭记历史灾难的目的,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第六条标准,把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40年4月希特勒下令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到1945年该营解放时,该营注册编号的囚犯逾40.5万人,其中1/3为女性。除小部分从事修膳和建筑劳动外,囚犯大多从事冶金、矿山和其他工业的劳动。大批犹太人被押解到集中营。据推测,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其中30万人是注册编号的囚犯。
——摘编自(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材料二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案,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摘编自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制造的人间罪恶,并指出这些罪恶所暴露出的本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兰议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的方式及目的。
(3)有人认为,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是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只局限于欧洲。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