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外近现代史上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
|
图一:攻打冬宫 | 图二:走上井冈山 |
(1)图一、图二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1961年4月,赫鲁晓夫说:“我们确信美国人绝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在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干涉的威胁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有义务尽一切可能来保护它,并使其成为其它拉美国家的一个现实榜样。”苏联为此所采取的措施
A. 加速了拉美国家的联合
B. 缓和了美苏之间矛盾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D.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 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 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 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 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 把欧洲纳入美国势力范围
C. 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D. 推动了东西欧的分裂与对峙
近年来中国成功主办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与东欧国家也奏响“中东欧外交协奏曲”。这些外交成果体现出新时期中国
A. 积极推进全方位外交
B. 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C. 不结盟外交思维凸显
D. 以现代化建设为外交准绳
下面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分析最科学的是
年份 | 1950 | 1956 | 1960 | 1966 | 1970 | 1971 |
票数 | 10 | 24 | 34 | 47 | 51 | 76 |
A.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B. 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C. 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