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在东京对日本首要战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在东京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的国际审判。历时两年,其判决书长达1213页,28名日本战争首恶分子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了法庭的审判。在审判中,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向法庭提出起诉书。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也应看到其不足。比如,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是东京审判最大的不足。这使日本一些政要、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诚心的反省和悔改,使日本政治长期右倾化。此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诸多罪行,如生化武器罪行、七三一部队罪行、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强征劳工罪行等,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

——摘编自《简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并举例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认识。

 

 

(1)破坏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争罪:南京大屠杀。违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2)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一些依据;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揭露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为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史料。但也放松了对部分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的应有效果;没有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容易导致军国主义的复活。审判涉及范围过小。 【解析】 (1)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侵华战争,破坏和平环境。例证: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细菌战和毒气战等。 (2)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考生可从正反两面作答,如正面:概括材料“东京审判是二战后在东京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的国际审判”可知是对日本法西斯战争罪行的清算;是对战犯的公平审判;是对日本侵略罪行的揭露;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反面:概括材料“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可知,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根据材料“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可知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没有清除帝国主义残余;概括材料“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诸多罪行,如生化武器罪行、七三一部队罪行、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强征劳工罪行等,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可知,审判涉及范围过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历史上的“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裁一方、能世袭的官员,其割据性特别强,在自己辖地内随意搜刮掠夺致民怨沸起,也常因争夺财产和土地而互相攻杀,甚至时常起兵叛乱,对抗中央政府。改土归流政策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是在清朝康熙平定“三藩”之后。到雍正时,主持西南改土归流的是云贵总督鄂尔泰。鄂尔泰认为改土归流主要就以政治手段即招抚为主,在一些地区也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县等,委派有任期、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各项制度,如设立保甲、编制户口、丈量土地、厘定租税、清查钱粮、建立学校、推广儒学等。经过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后,云南境内的土司所剩已不多,但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结束也没有完全消失。

——摘编自曹相《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革滇西南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表为1840年以前中外科技成就所占比例表

年代

科技数量

中国科技数量及比重

西方及其他地区数量及比重

1至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至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样,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天理变易无穷。由一阴一阳,生生不穷。‘继之者善’,全是天理,安得不善!孟子言性之本体以为善者是也。二气相轧相取,相合相乖,有平易处,有倾侧处,自然有善有恶。故禀气形者有恶有善,何足怪!语其本则无不善也。”曰:“此却无过。”丁按之曰:“先生解中庸大本”云云。曰:“既谓之大本,只是理善而已。才说人欲,便是气也,亦安得无本!但大本中元无此耳。”……“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语类》(卷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苏格拉底和朱熹的基本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和朱熹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3)分析苏格拉底和朱熹思想的相似点。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A.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 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 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累”的有

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

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

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