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 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 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 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 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 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 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917年,荣宗敬出巨资40万元买下上海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纱厂,改名为申新二厂。当时,中国企业能够收购日本企业,一时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新闻。这可以用来说明
A.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发展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 轻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优势明显
下面是1920~1949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 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
B. 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C. 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
D. 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
20世纪初《商务官报》载文指出:“国之富强,视乎利权;欲保利权,端在抵制;抵制之术安在?舍兴工无他道也。”该文认为实现“国之富强”的首要途径是( )
A.抵制洋货 B.振兴实业
C.重农抑商 D.保护利权
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 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