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说:“机器进口(中国),恐非西国之福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方列强无意向中国输出资本
B. 列强企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进行竞争
据史料记载:国民党流通纸币从1937年13亿狂升到1948年底时的245589990亿元,结果在1945-1948年间,物价以每月30%的幅度增加。仅在1948年8月到1949年4月之间就增加了4524倍,上海的物价指数则上扬天文数字般的135742倍。材料反映出是
A. 抗战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B.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C. 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D. 美国经济的侵略使中国经济破产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 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 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 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 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 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 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
B. 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 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917年,荣宗敬出巨资40万元买下上海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纱厂,改名为申新二厂。当时,中国企业能够收购日本企业,一时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新闻。这可以用来说明
A.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发展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D. 轻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