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子曾说:“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生产力的进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B.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 井田制瓦解,私田大量出现
“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蓝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 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B. 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C. 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
D. 反对经商,艰辛但不富足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 《明史·食货五》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 《洪武实录》 |
宜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 《明史·食货五》 |
宜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 《正统实录》 |
A. 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 白银渐趋货币化
C. 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 纸币退出了市场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加
B. 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