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
A.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B. 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C.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
D. 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它们亮起来了。”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俄国的十月革命
C. 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
A. 施里芬计划: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 6 周内打败法国
B. 黄色方案: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
C. 海狮计划: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德军陆军遭受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
D. 霸王行动: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阶段。同盟国集团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②协约国军队突破兴登堡防线
③柏林工人起义
④保加利亚投降,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展开的。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和约》规定①区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B. ②国家在一战后诞生且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C. 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③城市遇刺身亡
D.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④国家的“海狮计划”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1916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由此可见该学者主旨是
A. 德国应更改施里芬计划
B. 一战是可以避免的
C. 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
D. 德国应选择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