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C 【解析】 试题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说明改革必然遇到很大的阻力,改革家需要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A说法绝对,并非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结果;B说法也不对,改革者不能只想到明哲保身;D不对,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但也不能激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吴敬梓,康熙四十年(1710)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他深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在科场上大显身手,二十三岁中秀才,之后一直没有中举。在逐渐看到了官僚的徇私舞弊,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他对举业由热衷到失望,从而潜心创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以后,他不知不觉地对新鲜信息已有所吸收。他认为读经书,做学问采取“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能笼络”的态度,并公然斥责当时的理学家“于经生制举业外,未尝窝目,独好窃虚谈性命之言,以自便其固陋”。《儒林外史》以深刻的笔触批判了科举制度,反对八股取士的办法,无情地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热衷功名富贵的人,并剖示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毒害。吴敬梓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这种政治文化的外显层次上,而是发展到宏观的民族文化的深隐层次,《儒林外史》触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即知识分子在八股取士的牢笼下如何冲破精神罗网的问题。在艺术上,讽刺大师吴敬梓是用饱蘸辛酸泪水的笔来写喜剧,来描绘封建主义世界那幅变形的图画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世界后列。13亿人口中近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生产;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1980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十五”计划末期,私营企业法人单位498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已达68.3%,私营经济占整个GDF比重超过60%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支撑着地方财政收入,个体、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占新增就业人员的2/3以上。

——摘编自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国歌

——节选

 

中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节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苏联

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系》

1944年版,歌词节选:“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敌人来侵略,就消灭干净……各民族光荣的坚固堡垒!”

法国

国歌《马赛曲》

创作于1972年歌词节选:“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这帮国王和那卖国贼,都怀着什么鬼胎?……看这一帮外国侵略者,在我国称王称霸……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奋起!奋进!”

美国

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

诞生于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1931年正式定为国歌。国歌歌词节选:“……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运用史实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可追溯到1895午。那一年,张謇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他将唐闸作为工业区,将天生港作为港口区,把狠山作为私宅、花园和风景区,构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布局。城镇之间,是郊区的田园和住宅。

——摘编自王敦琴《张謇一生成败得失论》

材料二:埃比尼泽霍华德是一个英国皇室记者,城市规划是他的爱好。他认为让如此众多的人拥挤在一起是对自然的衰读。霍华德开出的城市改革药方是推倒重来,重新分布城市周边乡村的人口,方法是建立花园城市。在那儿,城市中的穷人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因此工业要在花园城市中建立起来。花园城市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着,工业被部开在规定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城市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由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控制。人口应控制在3万以内。

——摘编自黄小凡《百年前城市病的拯救者们》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张容和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