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主父偃本学长短纵横术,可是“晚乃学《易》、《春秋》”
——葛志毅、张惟明《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
材料二:“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汉书》
材料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注《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主父偃改学《易》、《春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辟陋有蛮夷风”的蜀地,会“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两大功能。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