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某一时期,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B. 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 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 反对郡县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中央集权 D. 主张中央集权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 皇帝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