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86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中,几乎仅...

1786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中,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如硼砂、褐煤、水银以及产毛动物等的报告。这主要表明

A. 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

B. 欧洲希望全面了解中国

C. 中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

D. 欧洲对中国文化的钦佩

 

A 【解析】 结合材料的时间和主要信息“硼砂、褐煤、水银以及产毛动物”,可知这是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对原料的关注明显是反映了工业革命急需扩大原料来源,所以选A;全面了解中国不是欧洲的主要目的,中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欧洲对中国文化的钦佩不是材料表达的实质,故BC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太宗认为老子的学说极有助于治国;司马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著名士人均有道号,并以之为高雅。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北宋以道教为治国理论

B. 道教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 实现儒学复兴任务艰巨

D. 儒学理论需加强思辨性

 

查看答案

宋神宗熙宁年间大臣曾布说过这样一番话:“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以下对材料所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宋朝土地兼并剧烈导致农民被迫转徙四方

B. 宋朝政府改变社会治理方式鼓励人口流动

C. 人口流动频繁与宋朝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D. 租佃制的发展使宋朝人乡土观念日益淡化

 

查看答案

以下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准确的是

 

选项

史料

结论

A

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另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

商朝农业生产存在集体耕作形式

B

《易传》:“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儒家伦理思想长期影响古代商业发展

C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面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西周井田制度包含了普遍的土地私有制

D

《商君书·星令》:“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重农抑商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成书于战国晚期的《竹书纪年》,原书亡佚,后经清代学者辑佚整理成书。书中不少记载与正史不同,如“舜因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与《史记》所记载的禅让制完全不同。对此,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成书更早的《竹书纪年》可信度更高

B. 大量采用一手史料的《史记》更可信

C. 综合多种史料记载即可确认历史真相

D. 不同的历史记述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材料  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誉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和平原则中第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