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 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 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 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 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 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 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
①工匠有一定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