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D 【解析】 英国击败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而英国击败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殖民霸权不断转移、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和荷兰均属于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西班牙、荷兰、英国均是殖民扩张,均是“不得道”的行为,不存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查看答案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查看答案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查看答案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查看答案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 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 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