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

材料三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清代陶煦说:“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商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1)历史现象: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原因:铁犁牛耕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3)经营方式:租佃经营。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 (1)现象,据材料一“战国时……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铁犁牛耕、水利工程、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2)生产经营方式,据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体小农经济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家庭单位、男耕女织、分散性等方面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3)土地经营方式,据材料三“佃农所交地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租佃经营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什么土地经营方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A. 农产品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

B. 农商皆本思想成为主流

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人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 四民界限渐趋模糊

B.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士商阶层相互渗透

 

查看答案

观察宋朝与唐朝的都城示意图,由此看出城市中的商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 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B. 工商业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

C. 突破了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

D. “市”设置在城市核心位置

 

查看答案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C.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A. 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

B. 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 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

D. 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