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施琅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郑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降清。他们请施琅迅速到台湾稳定局势。施琅不费一兵一卒抵达台湾,以和平手段完成了台湾统一。这就使清军和郑氏的军队避免了杀伐流血,更使台湾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
施琅来到台湾后,命令军队从大陆运去粮饷,不得向当地百姓征集。军队的“日用蔬菜,市肆买办,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他还严禁当地社保甲进行犒劳军队的活动,以免“致扰民生”。这种为民着想的观念,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
——摘编自王宏志《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代“爱国”的含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够完成统一台湾重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琅经营台湾的举措及其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度变迁,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可称为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唐代正式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中央“三权分立”体制。三省制下中书、门下意见相左时,可以由政事堂作为中央最高决策机关统一协调决策。三省长官既各自统领本省政务,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政事堂轮流秉笔决事,共议国政,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将三个职能不同的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中枢系统。隋唐时的“六部”是从魏晋时“六官”改革而来,即吏部、民(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委”,秦汉时“九大部委”(九寺)被缩减掉3个,一直沿袭到清朝。李世民当皇帝时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精简最彻底。时由开国宰相房玄龄主持,整个中央机构官员编制位为640员,只有隋朝的之一多。可见,“三省六部”制明显优于“三公九卿”制,大唐盛世与政体的先进不无关系。
——据杨峰飞《三省六部制: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大部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大部制”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A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B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下表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年份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1965 | 59.0 | 32.5 | 3.8 |
1970 | 62.1 | 30.6 | 3.3 |
1975 | 46.6 | 38.4 | 7.2 |
1980 | 44.8 | 39.0 | 9.0 |
1985 | 50.8 | 35.3 | 9.0 |
1990 | 55.3 | 33.4 | 9.6 |
1995 | 47.0 | 37.7 | 14.1 |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
A. 世界各国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B. 贸易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 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D. 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