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地区年代(距今(2019年)

长江上游

黄河上游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西辽河

6000

仰韶文化早期

北辛文化

汤家岗文化

马家浜文化

赵宝沟文化

6000—5800

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

大汶口文化早期

大溪文化

崧泽文化

红山文化

5800—5300

5300—4700

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晚期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良渚文化

小河沿文化

4700—4300

庙底沟二期文化

4300—3800

宝墩文化

齐家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钱山漾广富林类型

雪山二期文化

3800—3500

三星堆文化

寺洼文化

二里头文化

岳石文化

马桥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  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1)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 (2)实质:形成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文化影响向外辐射。 特征: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 (3)依据:文字。 方法: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解析】 (1)从表中“4300-3800”“3800-3500”依据黄河流域可知是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的信息可知形成早期国家;依据材料二“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的信息可知出现阶级分化;依据材料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的信息可知文化影响向外辐射。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以及绵延不断等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三“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筒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的信息可知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是文字。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应该相互印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查看答案

女性获得选举权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女权运动家们“不惧来自传统社会的激烈反对,坚持不懈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正确”。虽然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但是目前英国议会下院的女性议员仅占议员总数的32%。英国政坛乃至互联网上依然存在对女性、少数族裔等的歧视和偏见。对此,当代女性应积极从政,继续为推进民主平等而努力。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的创业历程和“国钧精神"对目前的创业创新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刘国钧创办大成纺织厂以后,他拟出“忠信笃敬”为厂训。公开发表《土纱救国计划书》;高薪聘请留日纺织专家、购置机器设备;实行计件工资、挖掘生产潜力;开发“蝶球牌”、“征东牌”灯芯绒,首创常州机器印花技术;到1937年,企业资本总额增长十倍,被经济学家称为“大成现象”。

——摘编自《刘国钧文集·传记卷》

材料二  1937年9月,大成厂损失惨重。刘国钧将企业迁往内地,与四川实业家户作孚合作,在重庆创办大明纺织染公司。未能运出的纱锭设备被运至上海,他聘请英商挂名董事,开办了安达纺织公司。此外,纺织厂还在重庆、昆明、香港、越南的河内、缅甸的仰光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他的苦心经营为民族纺织工业保存了实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汪洋《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大成公司响应国家号召捐献50亿元(旧人民币),用于购买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率先参加公私合营,在上海、香港公司的毛纺机器也捐献给国家,产品迅速实现出口创汇。刘国钧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将书画、家具等捐赠给省市博物馆。

——摘编自常州市档案馆《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大成现象”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刘国钧抗战期间为保存民族纺织工业所做的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大成公司的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通过家庭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家国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

——摘编自《孔氏祖训箴规》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三  越南家训文化源自中国。在传入之初,儒家的伦理规范使能释读汉文的世家大族形成一个独特的儒士群体。而真正将家训文化和儒家伦理道德在越南的传播推向深入的,则是喃文版(越南语)家训及其与童蒙教育的结合面向普罗大众的《训俗书》,对越南民间的风化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耿慧玲《家训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家训文化对越南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家训文化的现实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