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渝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
A. 鸦片战争以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 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 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 戊戌变法期间
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 草市中有夜市
B. 江南市镇兴起
C. 村寨出现草市
D. 专业市场出现
在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马集”“新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的由来与古代的什么贸易形式有渊源关系:
A. 夜市
B. 都市
C. 会馆
D. 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