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 地点 | 创办者 | 企业名称 |
1866年 | ① | 方举赞、孙英德 | 发昌机器厂 |
1872年 | 广东南海 | 陈启源(沅) | ② |
1899年 | 江苏南通 | ③ | 大生纱厂 |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陈旭麓等编《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材料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材料四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材料四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市场的发展。
材料三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献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宋朝以来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工业制成品)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4)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的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松江旧无署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
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2)据材料二,指出“暑袜店”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三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材料四“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政策?哪场战争验证了“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中把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比喻为“弓”;把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比喻为“弦”。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应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海南
D. 上海浦东
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一年最有可能是
A. 1978年
B. 1984年
C. 1992年
D.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