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科耶夫(欧盟理论之父)向戴高乐提交了《法国国是纲要》,提出法国应实现超越民族主义的精神转型,领导欧洲国家建立起一个超越于法国之上的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将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力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摧毁了德国。战后,德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在冷战背景下,联邦德国要完成国家重建和取得世界信任的任务,需寻找新的路径。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大胆提出一个超德意志的欧洲框架,德国的重建必须以这个框架为前提。阿登纳的远见带来了德国与欧洲的和解,启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在阿登纳苦苦思索联邦德国与法国更具体的和解方案之际,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两个引擎国家同步实现世界主义转向,是欧洲联合能够成功的一个前提。
以德国和法国为“欧洲合众国”引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有能力应对冷战的挑战,从而奠定了欧洲特殊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议,指出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1.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监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雪芹(1715年—1763年)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
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第八十八回,贾芸求情风姐时说:“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
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流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如何称呼来自遥远欧洲的人群,在近代中外交涉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1643年版《辟邪集》直接把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称为“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抵达上海,中国官员在对其批文中按惯例将其称为“该夷船人……”。但是在这次交涉中,普鲁士籍翻译郭士立认为中文的“夷”意指“barbarians”(野蛮人),使英国船长感到批文中的“夷”字触犯了英国的体面而大为光火。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指出不应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夷”:“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并明确提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丈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
1858年后,中国官员对欧洲各国的称呼逐渐发生变化。如康有为在《理学篇》中把“中国”与“泰西”并列。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称列强为“西国”。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夷”字解读的变化。概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西方近代国家观冲击下,你对中国“天下观”的认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科学是一个用来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的工具,应该为改善人类的条件提供帮助。爱因斯坦说,“我们大脑的创造物对人类将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他们都认为
A. 应该理性运用科学技术
B.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世界
C.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D. 科学发展引领人类未来
下边材料说明
A. 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 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D. 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