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时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富裕人家,多不愿意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裏小脚、坐八抬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家庭生活的变化更能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新的中产阶级家庭比以前规模更小,也更以孩子为中心——两个或者三个孩子而不是以前的五个或者六个。男性被认为是受人尊敬的家庭经济的来源,他们的领域是家庭以外的充满竞争的工作世界,具有权威性、充满竞争力和自我控制的男人会赢得尊重。曾经是商贩得力助手的妇女,现在已从工作中摆脱出来,扮演着相夫教子的新角色。他们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中产阶级有钱养家、请佣人并进行一些以前只有贵族才有的休闲活动。
——据[美]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西家庭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西方家庭特征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西方的家庭模式。
在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这说明
A. 工业文明向落后区域扩展
B. 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
C. 西方国家的中心地位巩固
D. 经济全球化取得积极成果
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A. 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B. 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 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下图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关注人身安全
B. 强调诉讼程序
C. 倡导公正公开
D. 重视物权保护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国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
A. 增强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可信度
B. 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