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秦汉 | 117(全国) | 5.72 |
|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215(南方) | 3.85 | 1.925 | 1.925 |
隋唐 | 124(北方),328(南方) | 6.42 | 3.21 | 3.21 |
A. 南方技术更加先进
B. 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D. 经济重心完全已经南移
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经济根源于
A.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不抑兼并的政策
C. 重农抑商思想影响
D. 工官制度的实行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 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先进
B. 古罗马人青睐中国丝织品
C. 丝绸经丝绸之路运至欧洲
D. 私营作坊的丝织技术最为精湛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连续性
D. 脆弱性
商鞅变法中,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其实质是
A. 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 打破井田制下的土地疆界
D. 培育了一大批新兴地主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漕渠 D. 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