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唐代有这样一个机构,它以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下辖司封、主爵等24司。这一机构应该是
A. 门下省
B. 尚书省
C. 枢密院
D. 中书省
西汉时期,仅在使用的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锌、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这主要反映出
A. 精耕细作的经济特点
B. 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
C. 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
D.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周大分封下国家的政治特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代私领性,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对后来而言
A. 导致诸侯间较大的等级差异
B. 成为春秋列国纷争的潜在原因
C. 促使西周世官制度走向腐朽
D. 使中原地区文化得到迅速传播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 1813 | 1820 | 1829 | 1833 | 1850 | 1861 |
台数 | 0.24 | 1.4 | 5.5 | 10 | 25 | 40 |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 1801 | 1831 | 1841 | 1851 | 1861 |
人口 | 111.7 | 190.7 | 223.9 | 268.5 | 322.7 |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 1841 | 1861 |
农业 | 22.3 | 18.8 |
工商运输业 | 48.5 | 55.7 |
其他 | 29.2 | 25.2 |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事件与材料一、二事件的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樣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000吨,栽重量7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定的计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制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计划的原因,并分析这一计划得以实施的条件。
(3)材料二中的远航与中国郑和下西洋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远航从全球史观角度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