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 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 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 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 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 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表明当时的采矿业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A.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B.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C.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D. 私人作坊的生产销售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手工工场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品和武器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产品精美商品,主要是冶金、制瓷等行业
明代张瀚《松窗梦语》写道:“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细,而三吴为最。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据此可知当时三吴地区
A. 丝织业比较发达
B. 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C. 普遍“弃农从商”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