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
A. 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B.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 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 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 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在此,黄宗羲
A. 提出了“天下权寄于天下人”的主张
B. 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C. 否定了专制君主将万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谎言
D. 抨击“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集中在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之外,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顾炎武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造成了“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顾炎武
A. 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积极准备“反清复明”
B. 认为儒生清谈误国,号召“股肱”勤于政务
C. 认为朋党争于意气,呼吁“爪牙”忠于国事
D. 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主张士人“经世致用”
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 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 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C. 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
D. 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