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②西汉设置中朝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以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三公九卿是秦朝中枢机构,不是皇帝的亲信,也不是为削弱原有中枢机构而设立,①错误。西汉的中朝主要由皇帝的亲信组成,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相对应,削弱了原有中枢机构外朝的职权,加强皇权,②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中枢机构,而不是为削弱原有中枢机构而设立,三省长官亦不是由皇帝的近臣组成,③错误。清代设置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都是皇帝挑选的亲信近臣,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权力,大大削弱了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都--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罗隐(833-909年),晚唐新登(今属浙江)人。因其为文好批评时政、抒发愤懑,进士屡试不第。罗隐认为,天下应是天下人之天下,不应是帝王一家之天下。告诚:君位的世袭不是从来就有的,因而也不是天经地义的;君位之世袭,与古代圣君的至公之心大相径庭。君王夺取天下是为一己之私利,这与强盗(如项羽)劫掠财物无异,不能始终保持退让之心、贞廉之节,而常人则能。那些“英雄”(如刘邦),打着救民的旗号,夺取个人私利,不能顺从百姓之心,根据民心决定自己所为。他指出,人之本性,没有生来就奢侈放纵的,如果自己把持不住,就会受外界影响而变坏。例如,汉武帝继位之时,国家比较富庶。后来,汉武帝穷奢靡,建封禅,劳师弊俗,以至于百姓贫困,是为“英主之不幸”。

罗隐著《两同书》,强调以道德高下论贵贱,希望统治者重德轻力,以节俭为本,轻徭薄赋,从而天下欢娱,百姓安乐,国家长治久安。

——摘编自许凌云《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隐儒学思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隐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某些与战前不同的重要变化,海军军备竞赛阴云笼罩。1920年12月,美国参议员博拉提出召开各国限制海军军备的国际会议的建议,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提案要求政府同英、日进行裁军谈判。11月,在远东有利害关系的美、英、日、法、意等九国的代表聚会华盛顿,纪念停战三周年。12月,裁军会议正式举行,美国总统哈定在开幕词中信心十足的说道:“我们在这里相逢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记录下一个关于世界本性的公开宣言,它经过了战争中战火的洗礼并因为焦虑的结果而变得更加敏感,我寄希望于那种对强调和平保障的理解能使世界安静的努力来减少负担,改善秩序。与会各国对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的裁减舰船的设想反应不一,经过近3个月的激烈讨论,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其他船未作限制。在裁减陆军方面,因日、法,意等国的坚决反对而无结果。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1921-1922年裁军会议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子文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后,加紧改革海关行政制度,为收回国家海关主权而不懈努力。1928年1月,芜湖海关英籍税务司贾士违背命令,擅放食盐通关,宋子文立即决定将其撤掉,另委派西班牙人马悌继任。总税务司英国人易纨士对政府不甚友好,1929年1月,宋子文予以撤掉,由另一位英国人梅乐和担任海关总税务习。为了“慎重关款”及为关税自主作准备,通令各海关税务司须将实收款额、支出费用分别款目,按期造送表册,以便财政部审查、考核。宋子文认为,海关行政中只使用英语,“不足以重体制而便商民”,通令各海关税务司,嗣后所有海关应用单照、发布文告、批示商人之文件,统应一律以中文为主。鉴于海关职员洋人占绝对优势,1929年初,组织海关章制审查委员会,决定停止招收洋人关员,并提高华人关员的地位和待遇,此后“聘雇海关洋员,仅限于技术方面,并须得财长之特许”。主持开办税务专门学校,限制海关方面自行招考关员,逐渐使新关员全由该校学生充任。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子文改革海关行政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子文改革海关行政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