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 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
B. 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
C. 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 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是富贵之源
历史课上,学生根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一段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对秦朝道路系统在当时的作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
D、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下图为“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度向全国推广
C. 秦律的颁行不能改变秦朝仍是人治社会的现实
D.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形成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
“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以上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
A. 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
B. 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
C. 商鞅变法是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
D. 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的作用不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反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