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说明当时的采矿业
A.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A. 限制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D. 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材料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C. 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闻名全世界。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
B.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C. 汉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D.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材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 集体劳作
B. 精耕细作
C. 男耕女织
D. 个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