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下面论述不正确的是
区域 | 西汉 | 唐(752) | 南宋 | 明朝 | ||||
总人口 | 人口密度 | 总人口 | 人口密度 | 总人口 | 人口密度 | 总人口 | 人口密度 | |
黄河中下游地区 | 38256 | 42.8 | 28898 | 32.3 | 47541 | 53.2 | 21217 | 30.4 |
淮河地区 | 7871 | 15.2 | 12137 | 23.4 | 23650 | 45.6 | 39275 | 75.7 |
A.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
B. 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C.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
D. 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
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A. 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化
D.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徽州府志》载:“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说明当时的采矿业
A.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北魏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A. 限制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D. 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材料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C. 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