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

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D. 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

 

A 【解析】“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主要是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查看答案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 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 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 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查看答案

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A. 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 政治活动场所

C.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 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C. 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 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

 

查看答案

(题文)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