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晚年总结国共两党成败得失的原因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当时政府不应该去占这种便宜。”这种看法是基于国民党
A.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B. 实行恶性通货膨胀
C. 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D. 贪污腐化日益严重
下表是近代在华的外国航运吨位占比情况表
年份 | (百万)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其他(%) |
1872 | 8.5 | 46.8 | 41.1 | 0.1 | 7.2 | 4.9 |
1892 | 22.9 | 84.4 | 0.3 | 2.8 | 6.4 | 6.1 |
1907 | 63.4 | 52.5 | 1.6 | 24.6 | 10.5 | 10.8 |
据此可知
A. 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受列强冲击
B. 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弱
C. 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D. 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暂拟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清政府此举意在
A. 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B. 完善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
C. 抵制外国商业资本的入侵
D. 使政府直接控制经济活动
有学者研究发现,洋务企业的病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厂所依赖的洋人中有不少技术水平低下者在滥竽充数;二是官办企业的定额经费导致工匠依样画葫芦,阻碍技术创新;三是企业管理者不懂技术,管理水平低。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洋务企业管理体制弊端重重
D. “中体西用”思想是错误的
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D. 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