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材料说明
A. 一五计划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 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C. 借鉴苏联经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一五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阅读1914-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趋势图(下图):
据此,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 1914年在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抓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 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C. 20世纪20年代前半段,民族工业发展放缓
D. 1927年-1936年,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占据主导,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湖。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故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社会运动。这表明当时
A. “工农武装制据”的道路探索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C.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D.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有学者说,19世纪晚期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是一次“跛足式的发展”。这一说法针对的是
A. 国家主导的排外性
B. “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C. 民间私营力量的薄弱
D. 官督商办的缺陷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
A. 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
B. 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
C. 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D. 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
A. 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B. 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
C. 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 有利于工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