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 社会主义
B. 法西斯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民族主义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 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 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C.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 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 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 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 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 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时此不仅不加制裁,反而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变相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且剧,使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达到顶点。张伯伦等再次出卖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几个大国丧心病狂地对一个被侵略的主权国家进行宰割。它进一步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巧日,《慕尼黑协定》字迹未干,希特勒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加强了法西斯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939年11月,美国时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进行了修改,它实际是缓靖政策的变种。
19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绥靖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终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