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日两国生丝出口情况的统计表(单位:吨)。表格信息反映了
中国生丝出口总量 | 日本生丝出口总量 | ||
年度 | 出口量 | 年度 | 出口量 |
1858-1862 | 3317.8 | 1878-1882 | 934.37 |
1863-1867 | 1632.6 | 1888-1892 | 2164.6 |
1868-1872 | 2221.9 | 1893-1897 | 2584.49 |
1886-1890 | 4851.8 | 1903-1907 | 4395.3 |
1906-1910 | 790.0 | 1908-1912 | 7139.5 |
1911-1916 | 1365.8 | 1913-1917 | 10276.2 |
A. 中日两国生丝出口贸易地位的嬗变
B. 中国生丝的出口总量持续增加
C. 亚洲国家已被卷入到资本主义市场
D. 中日两国贸易关系走向日益紧密
明永乐年间,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组织编纂出三部理学《大全》,即《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共二百六十卷,诏颁天下,以期“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和“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这一做法
A. 重视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
B. 冲击了理学的地位
C. 是加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
D. 导致儒学走向衰落
魏晋时期,士人们开始崇尚不拘礼法、天马行空,抒发自我意识。这一特点使得魏晋书法笔端含情,崇尚自然而又飘逸狂放,开创了一代清丽俊逸的书风。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表明
A. 书法艺术进入自发阶段
B. 魏晋士大夫们推崇书法
C. 儒学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D. 士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如图为各省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数量统计图(单位:件)。据此可知
A. 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 河南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
C. 多个经济中心局面己出现
D. 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
据《史记》等文献记载,周武王临终前曾考虑到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意欲让周公旦继承王位,但周公旦最终却并未即位而是由年幼的成王(武王之子)登基,自己精心辅政,平定武庚、管蔡等人的叛乱,最后归政于成王。周公旦的举动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 说明当时王位继承秩序混乱
D. 促进了西周分封制的完善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 (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