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
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
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
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
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
材料 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筠,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进士。其从政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思潮,许景澄顺应历史潮流,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
中法战争期间,许景澄即上书筹言海防,得朝廷采纳。在两次出使外洋时,他曾主持勘验“定远”“镇远”济远”和订购“经远”“来远”等舰船,以及购买枪弹,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图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口防卫及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等具体主张。他为了实现军事图强以建立强大的外交基础的目标,积极支持国内的改革活动,参与中国近代海军、军港的筹建,提出了整顿海军和改革兵制的具体措施,对于巩固中国海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摘编自张登德《许景澄与晚清海军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许景澄主张加强海军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许景澄在军事方面的举措。
材料 1942年1月下旬,德军将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布鲁加港开始了进攻,6月突破英军加查拉防线,攻占托布鲁克。7月,越过埃及边境直通英军北非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防线。英国和美国早在隆美尔出击时,就打算将原定用于缅甸战场的现有的和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坦克、重炮和飞机全部调往北非。6月份开始,美国的装备调动现出成效,英国空军出动架数猛增。战场形势很快发生逆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阶段英国马耳他岛的空军基地重新活跃,荚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隆美尔同英军在阿拉曼一线展开决战,丧失制空权的德意军队遭到惨败……于1943年5月向英美军队投降。
1943年7月,也就在北非德意军队全军覆没不到两个月,英美军队以北非为跳板,发动西西里岛登陆,使希特勒惊慌失措,最终导致了德国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摘编自《原来如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曼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材料 西晋帝司马炎在位期间(265-290年),努力革除弊政。268年,司马炎颁布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并相继宣布解除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禁锢;罢除曹魏政府对出镇、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并委任傅玄、皇甫陶等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史为谏官,开直言之路。同时,重视生产,劝课农桑,招抚流民,兴修水利,面对“地有余羡而不农者众”的现象,实施占田制,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土地。史载,太康元年(280年)西晋有246万户,而到太康三年(282年)较太康元年增加了130多万户。《晋书•食货志》曰: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威安其业而乐其事”。因晋成帝此时年号为“太康”,史称“太康之治”。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学习西周,大搞分封,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晋武帝为革除弊政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晋武帝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