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英国人泰莱认为,“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英国人泰莱认为,“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谁要是公开表示亲日,那必定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表明,抗日战争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 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属于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故C错误;材料“谁要是公开表示亲日,那必定会成为过街老鼠”反映了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日的决心,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

A.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

B. 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C. 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依据是

A.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B. 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C. 民主革命对象与领导者均发生改变

D. 第一次历史巨变的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查看答案

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这一变化根本原因在于

A.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B. 顺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

D. 受国内政局的变化影响

 

查看答案

1898年,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他能够

①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重庆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广州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 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 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C. 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D. 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