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典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其根本原因是
A.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美国和英国两国有着历史渊源
C. 美德对外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伤害
对下图所示战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
B. 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
C. 西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D. 协约国军队突破“兴登堡防线”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914年战争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的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该“联盟体系”
①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②掩盖了战争性质
③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
④形成了国联的雏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关于一战,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的,而主流的观点认为其实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1914年以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国家是
A. 英国和美国
B. 法国和德国
C. 英国和德国
D. 美国和日本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肥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巡抚。到任之后,面对“台湾孤悬海外,屏障东南,久为外人所窥伺”的严重局面和民族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办防”“练兵”“清赋”“抚番”四大政策,在积极规划台湾开发的同时尤其重视处理民族关系。刘铭传认为“中华立国在民,爱民斯为邦本”,因此“民番皆朝廷赤子”,主张一视同仁、体恤当地民族,设立招垦局和番学堂,教番民耕种,学习汉族文化和礼仪制度。对负隅顽抗、反复叛乱的番人头目则派兵征剿。刘铭传抚台六年,功勋卓著,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赵松林《试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