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稳定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

世界稳定与大国政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人承担战争责任求德国人答应赔偿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在凡尔赛,对赔款支付的数额和时间表没有达成协议。在以后几年中,这一问题不仅是协约国与德国之间,而且是各协约国之间长期不和的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欧洲领土划分问题是凡尔赛体系脆弱的重要原因。②英国实行的“扶德抑法”政策,加剧了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

——据王明芳《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三个主要协约国不和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于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实行“扶德抑法”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该政策在巴黎和会期间的表现。

 

(1)表现:法国希望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英国不同意法国过分肢解德国;美国更关心建立国际组织来控制和干预国际事务。 (2)解读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置十分苛刻,德国必然要求摆脱和约的束缚;战胜国实行所谓的“民族自决”原则,随着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德国等国挑起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解读②:意图: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或“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表现:巴黎和会期间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 【解析】 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打算,美国想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世界上的影响力,称霸世界;英国想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领地,因此英国不同意法国过分肢解德国;法国的目的是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故法国希望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第(2)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的确立,表明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他们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材料中的①“欧洲领土划分问题是凡尔赛体系脆弱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置十分苛刻,尤其把但泽和东普鲁士同德国主体分开,引起德国人的强烈不满,德国必然要求摆脱和约的束缚;战胜国实行所谓的“民族自决”原则,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他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随着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德国等国挑起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等方面分析回答。②“英国实行的“扶德抑法”政策,加剧了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这与英国的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有关,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因此在巴黎和会期间一面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一面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大陆,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因此,该政策在巴黎和会期间的表现是巴黎和会期间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被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也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年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材料二  由于新技术对于所有大国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场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战争越打越野的先河。科学实验使得人类开发了众多的既具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的实物产品。这些在当时简直难以令人置信的发明被希望用来在世界人民中产生一种新的更好的关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把哪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所有这些毁灭性武器研发的周期都非常短暂,并且还导致了作战样式和战争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技术性特征表明,人类已经在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方面实现了指数性跨越,而预先能够确定战争进行方式的年代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民众与政府对战争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并简要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假使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令居元武送还即可。他还说:“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重要步骤。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二  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海面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双方于8月14日发表了共同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公海航行自由,等。宪章所宣布的八项原则虽然有些空泛,“但是,有了我们可以当做目标的原则总是一件好事”。美国作为一个尚未参展的国家,与英国一起向世界宣布了反法西斯的目标和实现战后和平的设想。“(宪章)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基于国际道德经久不衰的真理的国际组织的未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记(现代部分第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时欧洲和亚洲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西洋宪章》确立的目标和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共管。

——摘编自《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美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未予反对。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下一目标。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没能参加。会议决定答应希特勒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的绥靖政策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张伯伦被欢呼为和平的使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的解决办法。国联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它们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1年8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②都是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对法国进攻的相似之处是

A. 迫使法国东西两线作战

B. 法国一直被动应战

C. 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D. 进攻取得巨大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