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意和民意的聚散离合,贯穿着中国历史。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秦末大乱,刘邦顺天顺民,建立汉帝国。……以史为鉴,当权者顺天重民,调和天意和民意,可谓是须臾而不可忘记。

——摘编自李开元《秦始皇的秘密》

材料二: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材料三:“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艾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张居正《杂著》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顺天逆民”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秦“不得存”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你认可张居正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1)“逆天顺民”:屈原反对秦国完成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 “顺天逆民”:秦始皇统一天下;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原因:秦始皇父子大兴土木;胡亥资质平庸;诛杀能臣,任用奸佞。 (3)认可。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如果后继者贤良,秦未必短命而亡。 不认可。秦统一后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六国幸存者中不乏有复仇者。 【解析】 (1)根据“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可知逆天顺民的表现是屈原反对秦国的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诚;顺天逆民的表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秦朝的保证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2)根据“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肆意极欲”、“诛斯、去疾,任用赵高”可知秦“不得存”的原因是秦始皇父子大兴土木,人民负担沉重,胡亥资质平庸且诛杀能臣,任用奸臣。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张居正认为如果秦始皇有个贤能的继任者,继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未必二世而亡。对张居正的看法可以赞同,但也可以反对。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从秦朝暴政的角度进行论证,与继承者是否贤能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其影响更波及整个东亚地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71年,日本政府派遣岩仓具视率领使节团出访欧美,主要目的是与列强谈判,希望各国宽免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节团的另一项任务是考察列强国情,作为维新的参考……19世纪,国与国之间完全奉行丛林法则,岩仓使节团不断碰壁,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愿意宽免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身为副使的大久保利通苦恼之余,逐渐为欧美各国的富强所倾倒;在美国,方兴未艾的现代教育向新大陆辐射着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和一往无前的奋斗激情;在英国,“世界工厂”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空前的强大和自信;在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向东方来客耳提面命地传授了“强权即公理”的外交秘籍。上述三国的经验分别成为了后来明治日本普及教育、发展工业和武力扩张的重要参考。

——《明治维新150年:最后的武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教育、政治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借鉴欧美国家经验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对外关系为例,论证“国与国之间完全奉行丛林法则”(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280字)。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田归国家所有,按户按口分配。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田为世业,不还官。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对于奴婢和壮牛受田亦有规定。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任职高低,所给公田亦有规定。其次,又相应地制定了定额赋税制度,按户纳税。

——《中华文明史》卷二

材料二  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

——据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

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反思科学的发达并不一定能带来历史的进步,相反倒有可能将人类囿于技术的异己力量之中。”下列作品风格与此最贴近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A. 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 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 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