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宋两代,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反而不断合并。反映了当时 A. 经...

唐、宋两代,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反而不断合并。反映了当时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商品经济发达

C. 海外贸易兴盛

D. 政治重心南移

 

A 【解析】 根据材料“南方县级的政区设置越来越多。北方县反而不断合并”可得出在南宋时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而影响到政治格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唐朝政治重心没有南移,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豪强田庄,从规模上看是一种大地产经营,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业。基本生产者雇农,是农村中的贫弱下户,有自己的家庭和独立的经济。反映出田庄经济本质是

A. 小农经济

B. 自耕农经济

C. 资本主义萌芽

D. 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韩婴《韩诗外传》说到:“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反映了井田制

A. 是土地公有制

B. 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C. 有农村公社遗存

D. 消除了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管子》说:“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反映出

A. 小农经济对工具要求较高

B. 铁器应用广泛

C. 铁农具决定小农经济产生

D. 铁农具应用普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竞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1)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