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A. 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 贯彻”双百”方针
C.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 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发表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生主义蕴涵着社会主义要素
C.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民生主义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