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 均田制的颁布

C.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解析】 试题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个体生产”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取代了井田制下奴隶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均田制开始实施是在北魏时期;C郡县制普遍推行是在秦朝时期;D项不是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个体农耕

D. 铁犁牛耕

 

查看答案

    材料  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吴兴人。幼习儒学经典,“好深湛之思”。1864年,任刑部郎中,开始学习法律。1902年接受谕令着手法律修订工作,开始了清末法律改革。……在修法过程中,他以“会通中外,兼采古今”为原则。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西方法律,聘请外国法学家充当法律顾问和派员赴外国考察。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专门司法人才。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律。新法从内容上确立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古代法律“诸法合一”的法典编纂形式。同时引进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程序法律部门的近代化。新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遭到了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的路线图,沈家本也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法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贵族的尊贵?

——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王朝,其制度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