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明清时期,...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材料三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

0.8486

 

1891年~1893年

29.0417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1)特点: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或: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工商业市镇兴起。 (2)变化:工业生产由以手工劳动为主转为机器生产;生产部门由毛纺织业为主转向以棉纺织业为主。 (3)情况: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 影响: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可得出明清时期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2)变化:根据材料“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得出工业生产由以手工劳动为主转为机器生产;根据材料“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得出生产部门由毛纺织业为主转向以棉纺织业为主。 (3)情况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工业的产生的角度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燃料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调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查看答案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国民党统治后期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前后变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这是一种以要求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实业救国论出现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辛亥革命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